登录 注册 搜索: 点击改变背景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200万吨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引领深圳"绿色之城"风尚 > 正文

200万吨建筑废弃物变废为宝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引领深圳"绿色之城"风尚

来源: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   发表时间:2017-10-25

  昔日房屋密密麻麻一大片,如今经拆除已成为一片平地,罗湖棚改速度之快令人惊叹,未来新家园也令人期待。
 
  港鹏新村位于罗湖棚改三大片区之一的布心片区,2017年10月14日,记者在这一天抵达这里,看到地上遍布碎石,一台名为“克磊镘”的巨型机器正在作业。这台来自德国的机器像一个神奇的怪兽,流水式“吃进去”房屋拆除后的建筑废弃物,“吐出来”不同规格的建筑再生用料,可供应新的楼房、道路、停车场、公园等项目建设。
 
  那么,棚改建筑废弃物是如何“变废为宝”开启“重生之旅”的?对深圳建设“绿色之城”有何意义?
 
  建筑废弃物98%就地消化
 
  处理率之高令人惊叹
 
  9月22日,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为“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并在罗湖棚改布心片区现场举行了授牌仪式,以“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何锋科长介绍,随着深圳市旧城改造规模逐年扩大,建筑废弃物产生量也急剧增大,无处堆放,成为了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深圳每年房屋拆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约770万方,重量达1000多万吨。而仅罗湖棚改一个项目产生的拆建物料为200万吨,就约占到了全市拆建物料的20%。如果罗湖棚改的建筑废弃物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所带来的城市负担可想而知。
 
  “深圳由于土地稀缺,城市建设速度很快,是国内最早探索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城市之一。”何锋介绍,早在2005年深圳就开始研究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作,并且于2007年就建成了第一个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厂,2009年更是颁布施行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条例》,2010年开工建设的深圳南科大项目就是全国首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大型建设项目,“一吨建筑垃圾都没有往外运”。而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则是深圳首个实施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棚改示范项目。
 
  尽管此前深圳已经积累了多个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的案例,近400万吨建筑废弃物实现了就地绿色消化和循环再生利用,但是面对罗湖棚改如此大体量的拆除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能否真正实现现场综合利用?何锋向记者坦言,自己也曾有过不少担忧。
 
  “罗湖棚改项目作为存在重大城市公共安全隐患的区域,必须尽快予以拆除,但是现场综合利用则要求在拆除的时候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破碎、分选、筛分等工序,将建筑废弃物变为可循环利用的建材,相比一刀切的拆除方式显然要复杂得多,两者之间是存在矛盾关系的。”何锋表示。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罗湖棚改不仅在房屋拆除方面实现了快速有序推进,而且在建筑废弃物现场综合利用方面也做得十分出色,现场处理率高达98%,超过了市住建局的要求,而且生产出来的再生原料品质很高,杂质较少,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
 
  “没有前期充分的研究准备,没有科学的施工方案,没有得力的施工措施以及先进的施工工艺,要实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何锋说,他参与和见证过很多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工程,但罗湖棚改项目依然让他感到惊叹。
 
  “数”说绿色棚改
 
  据估算,罗湖棚改项目消纳城市建筑废弃物200万吨,可节约因放置垃圾而占用的土地100多亩;项目生产的骨料代替天然骨料,可减少对不可再生矿产的开采,部分再生建材产品取代黏土砖,每年可节省取土20多万立方米,节省耕地约100多亩,还可节省标准煤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放,同时还可减少填埋处理所带来的土壤及地下水体污染,并节省政府投资建设废弃物填埋场的征地、拆迁、管理等费用。
 
  为200万吨建筑废弃物算算账
 
  绿色棚改可行必行力行
 
  那么,罗湖棚改究竟是怎样做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呢?据罗湖区住建局局长、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许斌介绍,罗湖棚改从立项伊始就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明确写入招标要求中。项目在进行承接主体招标时,便设置了70%以上建筑废弃物必须现场“吃进去”的指标,即将建设垃圾综合处置后变成循环建材。他说:“这些建筑废弃物中含有大量具备利用价值的材料,如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且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亦能为今后旧城改造和市政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生态发展思路。”为此,罗湖区住建局还主导制定了《罗湖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办法》和《罗湖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区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操作指引。
 
  “罗湖棚改三大片区的200万吨建筑垃圾,如果完全外弃,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将产生1.92亿元费用。而购买破碎机、就地破碎、将破碎后的再生产品运往罗湖周边,所有这一切的费用加起来,大约为1.21亿元。”罗湖棚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课题组副组长范璐璐坦言,把垃圾运走、填埋、丢弃……这是建筑废弃物常常走的一条“老路”,可是面对200万吨这个庞大的数字,他和团队首先提到的一个词是“算账”,算完之后,让垃圾“变废为宝”再次重生,成为必然选择。他说:“这种选择,还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应,即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治理费和垃圾填埋用地,推动深圳环保型再生建筑材料产业的发展。”很显然,这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的明智之举。
 
  正因如此,深圳市住建局授予罗湖棚改项目为“深圳市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试点项目”,目的就是要“树立行业标杆、引领技术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何锋指出,我们一方面要总结推广罗湖棚改的经验,提升综合利用的整体工艺水平,完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是要给其他项目注入信心:罗湖棚改这么大的项目都能做好,其他项目肯定也没有问题。
 
  在何锋看来,授予试点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深圳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境之下,选择罗湖棚改作为试点,正是希望罗湖棚改能够承担起探路者与先行者的角色,为全市探索出新的模式与道路,为破解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难题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以往在我们国家,对天然资源的利用成本是极其低廉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企业有动力去从事程序复杂的资源再生利用,但这种方式是无法持续的,资源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何锋说,在深圳全力打造绿色之城的道路上,罗湖棚改将成为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典范之作。
 
  绿色再生产品应用广泛
 
  罗湖棚改项目将最大限度使用
 
  建筑废弃物究竟是怎样“重生”并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的?变身再生产品后,它们都去了哪里?
 
  天健集团移动破碎组负责人李恭博每日紧盯着棚改木棉岭、玉龙、布心三个片区建筑垃圾破碎处理的进度。据他介绍,天健前后共投入6000万购置了3台德国制造的“克磊镘”移动反击式破碎机和配套的移动式筛分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外加3台国产机器,6台机器在三个片区同时对棚改产生的200万吨建筑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这套设备对建筑固体废弃物经过破碎与筛分,最多可细分出四档不同粒径规格的集料,在传送过程中,同时将铁类杂质进行筛选剔除,保证了最终粒料的纯度。根据对集料的性能检测,对其进行加工利用,实现了建筑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范璐璐所在的团队是为罗湖绿色棚改提供技术层面支持。他介绍说,通过就地再生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但这种利用并非一视同仁,而是分为低附加值和高附加值两种等级。如果打开我们日常行走的地面,你会发现埋着雨污分流的管网,那么,管网周边需要用石粉来进行回填。而棚改建筑废弃物被处理成的再生粉料(即0~10mm尺寸的材料),刚好就用在这里了。另外,道路的水泥稳定基层,用的也是这些再生材料。而将建筑废弃物处理而成的再生骨料(即10~31.5mm尺寸的材料),用于低标号道路垫层、水稳层、低标号混凝土等。上述两类,都是建筑废弃物重生之后的普通型利用,而重生后的高大上型产品,则是按照一定的工艺将建筑固体废弃物加工成环保砖、透水砖、植草砖、景观花盆等再生制品,将分别用于道路、房子、公园等处。
 
  江建是天健集团副总工程师、工程设计部总经理,据他介绍,罗湖棚改项目产生的再生骨料体量很大,除了自身使用之外,还有大量结余可以供给其他项目。因此,制作出来的再生产品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及市场的要求。“罗湖棚改产生的再生材料可以用于所有的非结构性构件,而作为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棚改项目将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再生产品,使建筑废弃物实现就地消化。”江建称,换个角度来说,未来回迁到这里的居民,他们所居住的房子,散步的公园与道路,里面都将保存有以往的建筑材料。从前的房子,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又回到他们身边。
 
  发挥罗湖棚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促进建筑废弃物全产业链综合利用发展
 
  除了在罗湖棚改项目中践行综合利用的理念,天健集团还为推动综合利用承担了更多的公共性职能。江建介绍,天健集团承担了深圳市住建局关于建筑废弃物分类排放收费与综合利用项目激励的两项课题研究。前者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的方式,引导建设单位与综合利用企业合作,做好建筑废弃物的分类,提高建筑废弃物的利用价值,达到循环利用和减量排放的目的;后者则是通过出台经济、政策等激励办法,鼓励企业投资生产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
 
  今年5月,由天健集团旗下的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组织发起的“深圳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协会”正式筹备组建。协会囊括了从建筑废弃物处理,到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身的全产业链综合利用的各类企业。在江建看来,成立协会之前,各个综合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成立协会之后,既能够规范行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向政府提出诉求,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深圳市汇利德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该协会中的一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王瑜民介绍道:“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们携手天健集团参与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我们移动破碎机进驻罗湖棚改项目木棉岭片区参与处理建筑废弃物,日处理建筑废弃物2000吨,截至目前已经处理超过6万吨建筑废弃物,相当于节约6亩用地。”
 
  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并且天健集团早已有这方面的谋划与布局。“罗湖棚改的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正是天健集团今后将要力行推广的模式。”江建呼吁,可再生资源利用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合力支持。
 
  声音
 
  罗湖“二线插花地”棚改项目建筑废弃物处理,从处理体量、作业难度、技术含量等方面看,在全国范围内都位居前列,将成为今后棚户区改造和市政建设生态发展的新风向标。在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罗湖区将全力配合做好示范项目推广,为全市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探索新途径、走出新路子。
 
  ——罗湖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湖棚改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程正华
 
  罗湖棚改项目推行房屋拆除与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一体化模式,可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新型生产方式,从源头上降低了拆迁对环境的破坏,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予以大力推广。
 
  ——深圳市住建局副巡视员钟晓鸿

【打印】【关闭】